首页 > 秦汉三国 > 正文

王翦灭楚为什么要60万大军

历史鸟
历史鸟
2023-02-06 16:56:09

秦朝灭楚的战争,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李信和王翦的兵力之争,相信很多朋友对此都很熟悉:悍将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楚,大败而归;而后秦王请出老将王翦,给了王翦60万大军,才终于踏平楚国。那么,为什么王翦坚持灭楚之战必须要60万大军呢?想要了解其中缘由,还是需得比较一下李信与王翦二人攻楚的过程。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大概情况。战国末期,天下大势已经明显往西倾斜。起先称霸的山东齐国,已经在与燕国的争斗中元气大伤;而在马陵之战后,中原霸主魏国也从一流强国沦为了二流;即便是历经胡服骑射的赵国,也在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中实力大减。秦国东扫六国的势头,看似已经无可阻挡。

然而,摆在秦军面前的敌人,还有一个南方的楚国。楚国的领地从黄河直到长江,广阔无垠。即便历经秦楚数场大战,楚国的实力已经江河日下,但受惠于其广大的疆域,它的体量还是足以拖垮来犯之敌。就算秦军在兵锋上已能势如破竹,真正要和楚国打一场灭国之战,还是需要做好最大的投入。

不过,当秦王问及文武众臣如何灭楚时,年轻有为的秦将李信显然还是还是低估了看似颓靡的楚国,自称只需二十万人即可灭楚。只有老将王翦尚且看得清当时的形势,因而坚持要求动用六十万人马。

出于对当时秦国综合实力的考量,以及对王翦年龄的质疑,秦王认为老将王翦已经开始变得“迂腐“和“胆怯“,非常不满。因此,当秦国真正开启灭楚之战时,年轻的李信和悍将蒙武自然成为了嬴政的不二首选。

其实,早在灭楚之战前,李信已经在灭赵伐燕的战争中显露出十足的军事才能。但纵观灭楚之战前的几场战争,李信均没有统筹整场战争的经验:灭赵之战时,秦军主力的统帅权还是集中在老将王翦的手中,李信只不过率领一部与王翦完成对赵国的合围;而在伐燕之时,李信也不过率先遣部队突入燕地,有先锋之功。

因而,当李信的二十万大军攻入楚地之时,其本身的骁勇加上秦军的战斗力自然是势如破竹。但是,当我们认清李信的进军方式时,却不难发现他犯了兵家大忌——后方不稳:

一开始,秦军自颍川郡出发,向南进攻平舆(今河南境内)和寝丘(今安徽省西北),都大获全胜,可见如在正面冲突,楚军并无多大胜算。可当李信拿下鄢郢(今湖北襄阳),准备和蒙武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之时,昌平君却突然在郢地发动变乱,切断了李信的后路。与此同时,楚将项燕的军队也尾随在了李信大军的身后,最终乘着李信不备,突然杀得秦军不知所措,大败而归。

究其缘由,正是因为李信的贸然轻进,疏忽了后方的防备,才输得如此之惨。遭此大败,嬴政只好亲自来到王翦的故乡找他,请他率军攻楚。但当着秦王的面,王翦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六十万军队,只能多不能少。

为了统一大计,嬴政只好答应了王翦的要求。公元前224年,王翦与蒙武率军60万南下攻打楚国,秦王亲自到灞上送行。要知道在当时,秦国所能动员的兵力不过百余万,除去各地的防卫部队和在提防燕、齐两国的军队外,这六十万人几乎是秦国剩下的所有家当了。秦第一次开启灭楚行动时,秦王嬴政首选李信的20万大军计划,也正是这样的原因。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原创的内容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 lishi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鸟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关注历史鸟新浪微博 添加快捷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