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犯下的二件大错:杀错了一个人,放错了一个人!看到这个标题,大部分会想到的是马谡。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想到是魏延,但另一个人你们肯定猜不到。
首先,为什么会说杀错魏延?不是我们要为魏延翻案,而是魏延实在是被误读地太离谱。
记得老版的《三国演义》中演魏延投诚于刘备时,当时诸葛亮说他脑后有反骨,此人绝不可用。其实这纯属是无稽之谈。史书中没有丝毫记载,而之后刘备、诸葛亮对魏延也一直都是信任有加,到后来诸葛亮北伐,也一直让魏延独立领军,并任命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还假节,可谓是位高权重。
但是魏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跟关二爷一样狂傲,而一般这种人都不太好相处,估计结仇也不少,不过有一个人极为关键,唯杨仪不假魏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意思是和当时坐镇军中的杨仪势如水火。
当时杨仪的角色大概就是诸葛亮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的时候,他已经对着地图规划出大致作战方案,并且将军需后勤安排妥当。但杨怡性格上也有很严重的缺陷,骄傲自负,心眼小,爱发牢骚。
所以诸葛亮会说,“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但奇怪的是,诸葛亮死前和杨仪、费祎、姜维定下了策略,让魏延断后,姜维其次,如果魏延不愿意走,那就把他留在那里。
《三国志》的记载是:“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然而以诸葛亮对魏延的了解,肯定知道他不会给杨仪断后,从诸葛亮的遗嘱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对付魏延,因为立遗嘱不叫魏延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参加甚至撤军计划也不告诉他,这表明诸葛已经预料到魏延肯定在自己死后不听话,所以一定要除掉魏延,魏延的死,总的来说还是蜀汉的不幸,甚至间接影响了蜀汉的命运。
另一个就是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谯周,诸葛亮把握朝政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问题,认为这对蜀汉政权稳定来说是一个隐藏的威胁,开始有除掉此人的想法,但后来为了改善跟益州本族之间的关系,打消了这个思想。
结果这邓艾兵临城下,当时这家伙带着全部益州人士劝降(也有可能是逼降),因为他们和曹魏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作为蜀汉的臣子,为了在蜀汉混的好,也只能喊着反贼的口号。
因此,当灭国危机到来之时,这些人巴不得魏国赶快灭掉这个朝廷,好让益州人通过政治的重新洗牌,再次坐回益州这块地区的主人,更何况当时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对这些世族大家这么有吸引力,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天下一统之后的西晋实在是坑爹,若是谯周地下有灵,想必只会觉得真是日了狗了。若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地下有灵,想必只会觉得真是日了你司马全家的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