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jǔ](1891年1月25日—1938年1月24日),字向方,直隶省顺天府霸州煎茶铺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以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
1935年华北事变后,曾取缔抗日宣传,讨好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保存实力,虚与日军周旋,不战而退,连续放弃济南、泰安和济宁等地,全国舆论哗然。1938年1月在开封参加北方将领会议时,被蒋介石下令拘禁枪决。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韩复榘祖籍湖北武昌府蒲圻县,明永乐年间先祖徙河北霸州蒲疙瘩定居,清初再迁东台山村,到榘辈已十八代。
清光绪十七年农历正月初五日(1891年1月25日),韩复榘即出生在河北省霸州城东九公里中亭河畔三面环水的东台山村。有六间平房,三十多亩耕地和自养畜及碾磨等。
韩复榘年幼时因家里人口多,较为贫困,宣统二年(1910年),韩复榘离家另谋生路,闯关东到辽阳。正值北洋第二十镇在新民府招兵,韩复榘毅然吃了军粮,编在第四十协第八十标第三营当兵,冯玉祥见韩复榘外表斯文,还能写得一手好字,颇为喜爱,就叫他当了司书生。从此,韩复榘在冯玉祥手下,逐级提升,与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孙连仲等成为冯玉祥的得力战将,被称为“十三太保”。
西北军中
韩复榘因有一定文化,不到半年就由正兵提升为营部司书生,并与冯建立了较好的感情。他参加了冯组织的反清组织“武学研究会”,并成为骨干之一。辛亥革命后随冯参加滦州起义,失败后还乡。民国元年(1912年)再次投冯玉祥部。初任秘书,后任连长、营长、团长。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韩复榘任国民军一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11月,国民军进攻天津,韩复榘率敢死队首先攻入天津,并由此被升为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天津警备司令。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部退至宁夏时,韩复榘投靠山西商震,任晋军第十三师师长。同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后复归冯部,任援陕军第六路司令。
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冯玉祥所部国民军联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韩复榘所辖第六路改为第六军,后又任第三方面军总指挥。1927年7月,第二集团军进军河北,韩复榘率部由洛阳出发,渡过黄河,9月,韩复榘在禹县打败靳部。10月下旬,奉系张宗昌大举进犯豫东,韩复榘率部抗敌,敌军重创。11月,韩复榘任第二集团军中路总指挥,大胜直鲁联军。12月份与第一集团军会攻徐州,将直鲁联军主力消灭。
民国十七年(1928年),韩复榘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师师长。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奉军进攻河南。韩复榘担任北路军前敌总指挥。6月,韩复榘率部击溃奉军,攻占北京南苑。民国十七年(1928年)底,韩复榘受命担任河南省主席,但不久又被冯玉祥免去师长职务,韩复榘与冯的矛盾日益严重,并萌生投靠蒋介石之心。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22日,韩复榘与石友三联名发电,表示“维持和平,拥护中央”,接受了蒋介石任命的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的背叛,使西北军事集团由此走上了没落的道路。
执政山东
民国十九年(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韩复榘任“讨逆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部开赴山东, 韩复榘于9月在济南任山东省主席,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对山东的统治。韩复榘督鲁八年,捕杀大批共产党员、无辜群众,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
为巩固山东地盘、保存实力,他与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一方面截留地方税收,扩充自己的军队,大力推行“清乡”、“剿匪”、“澄清吏治”、“乡村建设”、“新生活运动”等;另一方面,重视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韩在山东的统治始终与蒋介石的中央政府有一定矛盾,实际上是处在半独立的状况。
抗战爆发
1935年后,随着华北形势的变化,韩夹在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之间,力求自保。为此,他一方面取缔反日宣传,解散抗日组织,竭力讨好日本,与日本驻济南武官花谷交往密切,挟日本势力不让蒋介石的部队进驻山东;另方面,他也不完全听日本摆布。1935年后,日本几次诱使他参加“华北自治”时,他怕被人骂作“汉奸”而不肯干。日本驻济领事怕他“蛮干”(一次,日领事邀他“赴宴”,他调炮队巡守在使馆外),也不敢过分胁迫他。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12月21日韩复榘发出“马”电,对张学良、杨虎城表示支持,并准备派兵袭击由何应钦率领攻陕的“中央军”的后路。韩的这一举动,加深了其与蒋介石的矛盾。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复榘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事,承担黄河防务。日军进攻山东时,韩复榘曾在德州抵抗日本的进攻,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军进攻山东时,韩部损失较大,德州血战韩部三个师损失过半,加之蒋介石调走韩部所属炮兵,军事上的不利致使韩复榘转变态度,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而放弃济南。韩复榘撤离前夕,下令焚毁省政府、进德会等,名曰“焦土抗战”,实施坚壁清野。
当日军推进到山东时,韩复榘面对日军的咄咄逼近,加之临战之际,蒋介石不信任他,把许诺调给他的中央军重炮旅调配给汤恩伯部,韩复榘为了给自己的嫡系部队保留实力,几乎是不战而退,主动放弃了黄河泰山的天险,几日之内便弃守了原本预计可守数周的黄河防线。
韩复榘离开济南后,李宗仁电令其死守泰安。韩复榘回电:“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李接电,又是大怒,将韩电转给蒋介石,指韩复榘不听指挥。另一方面,他同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秘密联络,企图共同发动反蒋运动。韩复榘的这些行为使蒋介石下定了肃清他的决心。
遭到处决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开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并预先通知说为避免日本飞机扰乱,会议在夜晚举行。韩复榘也被通知到会,到了开会的时候,韩复榘坐车到了河南省政府门口,即看见电灯旁贴着一张写着“参加会议的将领请在此下车”的通知,并有军警宪兵在指挥车辆,把车辆排列到旁边的空地上,韩复榘当时和很多与会的将领,一样下车向里走。到了第二道门口,左旁屋门上贴着“随员接待处”,于是韩复榘带去的三个卫士都被留在接待处。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9日,国民党组成高等军法会审,何应钦任审判长,鹿钟麟、何成任审判长官,贾焕臣任军法官。然而,在审讯中,韩复榘只昂着头微笑,一句也不答复,也不请求宽恕。法官再问,还是一言不发。这个审问,其实就等于宣判,因为在逮捕令上,已注明了韩复榘罪状和革除韩复榘的二级上将及本兼一切军政职务。因此,韩复榘已拿定主意见,一句话也不回答,到了二十四日晚上七时左右,被军统特务押在武昌市平阅路33号内院一座小楼上枪决。
过后,蒋介石念及其中原大战中的功劳及其部下的劝说下准其安葬,因韩复榘是二级上将,又是一省主席。韩复榘的灵柩被安葬于豫鄂交界处的鸡公山墓地。墓前立一石碑,上刻“韩复榘之墓”五个大字(1954年韩复榘的灵柩经人民政府批准,由其子女迁往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安葬)。
为政举措报
政治
“土皇帝”式统治
从1930年9月至1938年1月,韩复榘统治山东近八年之久。他在山东的统治与以前督鲁的奉系军阀张宗昌同样是土皇帝式的,但外表上不一样。他摆出一副“急于求治”的架势:严禁部下穿丝绸衣服,不准士兵上街游荡,他常到各地“巡察”或“私访”,随个人喜怒滥用赏罚。他可以把彻夜赌博的小职员误认为“能早起”而提升为县长,也可以据一封匿名诬告信而惩办他的僚属。他喜欢自己审案,当时流传着他判案的笑话:“左立者开释,右立者枪毙。”人们戏称他为“韩青天”,他很高兴。他成百地诱杀降俘,手段非常残暴。从1932年至1933年期间,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的捕共队三次破坏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山东省委员会,逮捕和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在此期间,共产党人发动益都、博兴、诸城、日照、荣城、海阳等地的农民举行武装暴动,以反抗国民党和韩复榘的残暴统治。这些暴动都先后被韩复榘所镇压。
政治改革
韩复榘主政山东后,很快改组了省政府,提出了“澄清吏治”、“根本清乡”、“严禁毒品”、“普及教育”四项施政计划。张绍堂、李树春、何思源等是他的主要幕僚。韩复榘治鲁七年,山东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对教育工作,韩复榘总是放手让何思源去做,而且没有向教育界安排过一个私人,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韩复榘听了梁漱溟的讲学,对他的道德学问很是仰慕,于是便有了后来在山东鼎力支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计划。梁漱溟也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经费主要是靠中国的地方政府。在河南靠冯玉祥,在山东靠韩复榘。”
警政建设
韩复榘时期,山东警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从上到下的重组,包括省会警察局、各县级警察局、税务警察、公路警察、卫生警察、秘密警察、外事警察以及民团等,这一时期警察机构建置比以往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注重山东的实际情况,勤务分工细密,警种繁多科学,这极大地推动了山东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适应了时代的潮流。
韩复榘主鲁时期的警察管理从招录、训练、奖惩等各个环节入手,把规范警察的选拔与任免、考核与奖惩、行为修养与纪律、薪金与保障、教育与培训、勤务和职责等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这一时期的警员待遇改善,公务员性质明显,警政管理范围扩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更加专业化更加职业化的警察队伍开始出现。警察的管理入微入细,比较合理科学,不仅体现了近代先进警察制度文明对中国影响,还反映了韩复榘政府对警察管理的高度重视。总之,这一切为韩复榘时期山东警务活动的开展和稳固韩复榘的山东政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教育
韩复榘力排众议,任命何思源先生为教育厅长,并从不拖欠教育经费,而且每年都有所增加,使山东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除原有的学校大大增加班次外,又增设了许多中小学,还增设了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八所乡村师范和四所职业学校,以及国立山东大学、山东省立戏剧学校。在学校生由1929年的50余万,到1933年增加到100余万。
社会
山东原是烟毒泛滥之地,日本帝国主义以青岛、济南为基地,在山东大量贩卖毒品,甚至深入到广大农村。韩复榘主鲁以后,雷厉风行禁烟禁毒。吸食鸦片者关押起来强制戒毒,屡教不改者枪毙,贩卖毒品者无论多少一律枪毙。韩在山东虽然杀人较多,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土匪烟贩。
人物评价
- 梁漱溟:“山东境内津浦线的防务即由韩负责,但韩复榘并无意在山东久留,与敌人周旋,而是急切求退,保留实力。”
- 韩复榘次子韩嗣燠:社会流传关于父亲的笑话很多,无非说父亲没文化,不仅是老粗,而且是大老粗。实际上,父亲出身书香门第,旧学颇有根底。
轶事典故
热衷戏剧
韩复榘对戏剧事业十分热衷。当“晦鸣社”又回到济南演出时,其推出的爱国新剧受到韩复榘的关注。在一次剧团上演《文天祥》时,韩突然上台发表即兴演讲。他说:“王先生编的戏很不一般,兄弟认为大有深意,列位要好生想想,这才叫移风易俗哩!”“晦鸣社”因此而声名大噪。
1931年,齐如山与梅兰芳、余叔岩、张伯驹、陈半丁等在北平创立“北平国剧学会”,后因经费问题而一度停办。韩复榘在济南闻讯后,鼓励齐“务必把‘国剧学会’再恢复起来”,并赞助他4000元的开办费及每月400元的经常费。“北平国剧院”很快又重新开展工作,直到抗战爆发。
相声主席
一次,韩复榘挺胸凸肚出现在齐鲁大学校庆演讲台上。未开口倒也威风凛凛,大有学界泰斗之状;口一张,原形毕露,信口雌黄,粗俗不堪。搞得满座师生愕然,哗然,昏昏然。请听:
“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有个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吧!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很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应该互相谅解,因此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学科学的,学化学的,都懂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是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炮筒里钻出来的,今天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蓖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象……就象……对了,就象对牛弹琴。”
正当听众哭笑不得之时,他又提示性地交代:“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双手赞成,就是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实在太糊涂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
“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都在北京的东交民巷建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也建个大使馆?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第三个纲目讲他的进校所见,就学生的篮球赛,痛斥总务处长道:“要不是你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这样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子,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再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挣我抢。”“三个纲目”讲完,韩主席扬长而去,但不知“靠左走”是否能找到他的官邸?
外交夫人
1928年10月,韩复榘驻军河南,由于几度想当省主席,屡屡不能遂愿,不免有点灰心丧气,精神消沉,心情不畅,寻欢作乐的恶习开始发作。徐水仙这时才28岁,正是青春佳人,尤其是她说唱时,银铃一般的嗓子和招徕顾客那种亲密劲儿,更使人为之陶醉。韩复榘对她一见钟情,三番五次请她来唱堂会。韩复榘的用意是多多接触,瞅住机会下手,弄到自己身旁当二姨太。
韩复榘弄到徐水仙后,终日迷恋酒色,逗笑取乐,以此来发泄他当不上省主席的愤懑。纪甘青说坠子书练就了一副好口才,招徕顾客学会了热情甜蜜的社交辞令,很懂人际关系。韩复榘如获珍宝,无论到哪里都带在身旁,几乎是形影不离。平时常与韩复榘接触的人们,都知道纪甘青有这种笼络人的本事,所以称她为韩复榘的“外交夫人”。
莫逆之交
韩复榘与孙连仲有莫逆之交。韩复榘被蒋介石诱捕后,孙连仲亲赴武昌军法执行总监部探视,并在汉口谒见冯玉祥:“请便中设法,勉尽朋友之义”。20世纪60年代,孙连仲在台湾作口述历史,其中有一段关于韩复榘之死的回忆,他说:“我率部在灵宝渡河,开往洛阳……到洛阳,钱大钧告诉我此事,我感到很难过。”
亲属成员
先辈
- 祖父:韩应征早殁,祖母杨氏守节支撑门户,抚育子女。
- 父:韩世泽,宇净源,患脚病,走路稍蹩,是一名清末秀才,在本村当塾师;
- 叔:韩洁亭,是村中能言善道的佼佼者。
妻子
- 高艺珍:1890年生,韩复榘被处决后,高艺珍带领四子一女,颠沛流离,最后定居北平。1957年,67岁的高艺珍在北京病故。
- 纪甘青,原名徐水仙,河南源河一带的名伶。
- 李玉卿,南章台名妓,江苏籍人。
后代
韩复榘共育有4子,高艺珍为他生育了3个:
- 长子韩嗣燮(死于精神病院);
- 二子韩嗣燠(解放后考入军政大学,毕业后参加抗美援朝,复员后在兰州电力技工学校教书);
- 三子韩嗣烽(曾在四川军校受军事教育,解放后在陕西某交通部门任职);
- 小妾“红菊花”为他生育了第四子韩嗣蟥(曾留学奥地利,后定居国外)。
后世纪念
韩复榘别墅位于青岛山海关路13号。有二层小楼一座,平房一排共800多平方米。此建筑中西合璧,砖绿栏清水墙,很有特色。20世纪30年代,曾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因与蒋介石有隙,来青岛躲避时居于此楼。附近有山海关路1号、5号、9号(青岛“钓鱼台”)、17号(元帅楼)、花石楼、第二海水浴场、中共中央政治局青岛会议旧址等景点。
这幢别墅很有特色,是馆区内唯一的一幢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于1935年建成,建筑面积895.57平方米,楼的主体连地下室三层,砖混结构,挂瓦式的屋顶,红砖墙面,花岗石砌成的墙角,整个建筑庄重大方,1988年内部经过装修改造。同山海关路15号楼连为一体。这曾是民国时期的山东省政府主席大军阀韩复榘的住所。
20世纪30年代曾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因与蒋介石有矛盾,从南京跑来青岛,曾住在韩复榘的这幢别墅里。当时,汪精卫声称:"与大海为友,不问政治。"但在蒋介石派人再三相邀下,又重回南京。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再次来青岛,旧地重游。解放后江青也曾在此别墅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