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发(?—前129年),字文信,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汉景帝刘启第六子,东汉皇帝直系祖先,光武帝刘秀与更始帝刘玄五世祖。
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长沙王。后二年(公元前142年),增加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为长沙国属地。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去世,谥号为定,史称“长沙定王”。
人物生平
刘发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六子,母为唐姬。励精图治。
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长沙王。
他以孝著称,封长沙王之后,运大米至长安,带回京都之土筑“望母台”。
在位二十八年,于公元前129年去世,谥“定”。
他死后,其长子刘庸继位,是为长沙戴王。其直系后裔即为汉光武皇帝刘秀。
轶事典故
刘发的母亲唐儿本来是程姬侍女,汉景帝还是太子之时召幸程姬,程姬因月事不能侍寝,于是将侍女唐儿打扮好,为汉景帝侍寝,春风一度生下刘发。后世便将女子月事称之为“程姬之疾”。
刘发生母只是程姬侍女,程姬也不得汉景帝宠幸,刘发封国土地不广。
刘发从长沙国回长安为汉景帝祝寿时跳舞,动作别扭,惹得众人大笑。汉景帝不解,便问他。刘发道:“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景帝便将武陵、零陵、桂阳三郡交于刘发。
长沙筑“望母台”——定王台
长沙定王刘发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方长沙,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因此他每年都要挑选出上好的大米,命专人专骑送往长安孝敬母亲,再运回长安的泥土,在长沙筑台。年复一年,从长安运回的泥土筑成了一座高台。每当夕阳西下之时,刘发便登台北望,遥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他筑台望母,心存孝心,所以,“定王台”也被人们称为“望母台”。
定王台在现在的湖南省长沙市浏正街南侧的小巷深处,是历朝文人到长沙后必去揽胜的地方。两千多年来,它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颂扬,诗文歌赋,吟唱不绝,为湖湘文化增添一份浓彩。
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淳熙十三年(1186)流寓长沙,在长沙结识诗人、长沙别驾萧德藻,萧赏其才,将侄女嫁,同年与萧同登定王台作诗《一萼红》。
明朝理学大师朱熹有诗作《定王台》。
清嘉庆十九年(1814)湘潭人周廷茂倡众重修定王台,四周砌石,增高台址,定王台又勃然中兴,清中期熊少牧题诗定王台。
今芙蓉区解放中路高架桥东侧的长沙市图书馆系古定王台旧址,其台基尚能觅到一片痕迹。图书馆后有一条老巷,今仍名“定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