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又名博父、举父,夸父是幽冥神、地母后土(厚土娘娘)的孙儿,与泰坦是地母盖亚后裔的出身相同。
据《山海经》记载,夸父形体巨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夸父存在兽、人、神三种形态。他不怕困难、英勇无畏,有着为民着想、为民造福的精神。
历史渊源
先秦时期,《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右手拿着青蛇,左手拿着黄蛇。夸父和太阳赛跑,最终在路上渴死了);《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日夸父”。“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日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应龙杀了蚩尤和夸父);《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又西九十里,日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楞,多竹箭,其兽多柞牛藏羊,其鸟多赤氅,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圆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瑁玉。”(西边九十里的地方是夸父山)
春秋战国时期,《列子·汤问》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夸父不自量力,想和太阳赛跑,最终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北魏时期,《水经注》卷记载:“河水右会巢涧水,水出湖县夸父山”,“河水又东,经湖县故城北”,“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广圆三百里。湖水又北经湖县东而北流入河”。(水流出了湖县就是夸父山)
唐代,《括地志》记载:“湖水出湖城县南三十五里夸父山”。(夸父山在湖水出湖城县南三十五里);柳宗元《行路难三首》之一记载:“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你可曾得知夸父追赶太阳窥探到了日落的深处);
明清时期,《山海经广注》引《广舆记》记载:“今泾州有振履堆,相传夸父逐日振履于此。”(泾州有座山叫振履堆,据说是夸父在这里拍打两只鞋子的尘土堆成的)
现代,《中国神话研究ABC》记载:“盖夸父乃古巨人族名”。(夸父是古代巨人族的名字)
文化特色
庙会
每年的春秋季节,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都会举行祭祀山神夸父的庙会。其中一类是地方社会的普通民众把夸父作为保佑地方和家庭的祖先神、守护神。
遗址
河南省灵宝市的阳平镇,是传说中的夸父追日“道渴而死处”,有许多与夸父相关的“神话遗址”,如灵湖峪和池峪之间的夸父山、崖壑峥嵘的夸父峪、林木茂密的桃林塞,还有夸父陵、夸父茔和夸父营,以及夸父河、夸父泉、禺园、太阳沟。
俗语
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有地方俗语称:“夸父山,夸父坡,也有腿来也有脚;夸父星星怀中落。”
关系说明
- 父亲:信
- 奶奶:后土,后土(厚土娘娘)是幽冥神、地母
- 曾祖父:共工,共工是炎帝魁隗氏政权五任帝祝融时期的“水正”部落首领的统称,也是炎帝魁隗氏政权最后一位统治者七任帝,后被神农氏击败,带领部落改名“共工氏”
- 高祖:炎帝,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
注:《山海经·大荒北经》:炎帝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形象评价
夸父追日的行为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虽然不切实际,却也显示出原始社会人们心灵和思维的简单。(中华网评)
夸父是以木棒测日影,书中已经指明他是“欲追日影”。夸父应该是一位古代的科学家。(四川省政协原主席杨超评)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其材料来自上古时期口传或山海图内容。徐旭生等学者认为年代跨越八千年的《山海经》不是一时一地一作者所成,而是历经多年流传而后整理成书。由此可推测,对夸父的描述是历代记述的集合,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巨人(神)的历时性流变。(郭芮彤、周彩虹《夸父意象的原型分析》评)
史料索引
《山海经·海外北经》作者不详(战国时期)
《山海经·大荒北经》作者不详(战国时期)
《山海经·大荒东经》作者不详(战国时期)
《山海经·中山经》作者不详(战国时期)
《列子·汤问》,作者吴任臣列御寇(春秋战国时期)
《水经注》卷四,作者吴任臣郦道元(北魏)
《括地志》,作者吴任臣李泰(唐代)
《行路难三首》之一,作者吴任臣柳宗元(唐代)
《山海经广注》引《广舆记》,作者吴任臣(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