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前783年),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姬胡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3年在位。
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
人物生平
继位
周宣王为周厉王之子。周厉王在位时,因连年对外征战,造成国内消耗巨大、国库空虚。周厉王于是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国人对此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周厉王的高压政策最终引发国人暴动。
前843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今陕西西安)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武器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逃离镐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转而寻找太子静。召穆公将太子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被迫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国人杀召穆公之子,太子静得以幸免遇难。
国人平息怒气离去后,宗周无主,诸侯推举召穆公、周定公代行天子职务(一说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共和行政”。
前829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太子静在召穆公家长大了,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
衰落
周宣王继位后,多次的对外用兵,使周王朝一度呈现“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局面。但因连年征战消耗国力,加剧了西周王朝的社会危机,加上周宣王晚年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
干涉鲁政
前817年(周宣王十一年)春天,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公子括、少子公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想要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周宣王的大夫樊仲甫(一名仲山甫)劝阻周宣王说,废长立幼,不合旧制,周宣王不听,执意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同年夏天,鲁武公回国后去世,公子戏继位,是为鲁懿公。
前807年(周宣王二十一年),公子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杀鲁懿公,伯御被立为鲁君,史称“鲁废公”。
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讨伐鲁国,杀死鲁废公伯御,周宣王询问大臣鲁国公子中谁能胜任鲁国国君之位。樊穆仲说,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庄重恭敬,敬重老人,处事执法必定遵循前朝礼制。周宣王于是在夷宫(周宣王祖父周夷王的庙廷)立公子称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孝公。经过此次事件之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
屡战屡败
周宣王晚年多次对周边部族用兵,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派军队攻打太原之戎,没有成功。 [10]
前793年(周宣王三十六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今山西夏县西南),战败。
前790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申戎(即西申国,今陕西省米脂县北)获得胜利。同年,周军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在奄父的帮助下才得以突围。
不听劝谏
藉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仪式,耕种集体所有的藉田,具有鼓励集体耕作的作用。西周时期,原本属于集体所有的藉田,即公田变为天子、诸侯以及贵族私有,藉礼也成为在春耕、耨耘、收获时,天子、公卿百官举行仪式,监督和巡查庶人耕种、无偿占有庶人劳动成果的一种活动。周宣王在位时,不到千亩举行藉礼,虢文公劝谏周宣王,宣王不听。有观点认为,井田制在周宣王时期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公田被大量私有化,周宣王承认了既定事实,相关的藉礼也被取消。
周宣王丧南国之师后,想在太原普查人口来补充兵员、征调物资。仲山甫认为自古以来,人口不用普查就能知道数量,因为司民负责登记生死;司商负责赐族受姓;司徒负责人口来往;司寇负责处决罪犯;司牧知晓职员数量;司工知晓工匠数量;司场负责人口迁入;司廪负责人口迁出,人口数量天子通过询问百官就可以知晓了,还可以通过管理农事来调查,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去刻意普查。周宣王不听劝阻,最终还是在太原普查了人口。
去世
前783年(周宣王四十六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周幽王姬宫湦继位。关于周宣王的死因,许多著作记载为周宣王游猎圃田(今河南省中牟西)时,杜伯的冤魂乘白马白车,由司空锜护左,大臣祝护右。杜伯戴着红帽子从道边奔驰而来,执红弓搭红箭,一箭射中宣王心脏,周宣王脊梁折断后倒伏在箭囊上而死。
为政举措
周宣王继位时,历经周厉王统治下的西周王朝吏治败坏、百姓离散,周宣王于是下令修复公室、广进谏言、安顿百姓、修缮武器;兴畋狩礼乐,效法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遗风,并及时任用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邵穆公,张仲等贤臣辅佐朝政,陆续发动对周边部族的战争,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诸侯又重新朝见天子,四夷咸服,史称“宣王中兴”。
军事
1、征伐猃狁
猃狁是位于中国北方和西北方的部族,在周厉王时期就曾出动部队劫掠镐京周围的财物及人口,被大臣武公派多友击退。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六月,猃狁再次进攻西周,主力部队集中于焦获(今陕西泾阳西北),前锋部队抵达泾阳(今陕西泾阳境内),直接威胁到镐京和旁京的安全,周宣王命尹吉甫率军反攻。尹吉甫以元戎十乘为先头部队,日行三十里在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击败猃狁,继而追击至太原(今甘肃平凉附近)。周宣王又派南仲率兵至朔方(北方边境地区)筑城设防,缓解了猃狁的威胁。前816年,周宣王派虢季子白率军攻打猃狁,在洛水北岸大败猃狁,斩首500人,俘获50人。虢季子白在班师回朝举行献俘礼时,又命属下不其率兵追击败退至洛水的猃狁,取得胜利。此战过后西周解除了猃狁之患,周宣王在太庙为虢季子白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来表彰他的功绩,赏赐他马匹、弓箭、彤矢和斧钺并赐予其征讨蛮夷的权力。
2、征讨西戎
西戎是对中国古代西部部族的统称,长期威胁西周王朝的西部边境。周宣王在位时,多次命诸侯征讨西戎。前825年(周宣王三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命其带兵征讨西戎。前823年(周宣王五年),秦仲战败身亡,周宣王召见秦仲之子秦庄公兄弟五人,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其讨伐西戎。秦庄公击败西戎,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今甘肃一带)大夫,加封大骆犬丘(甘肃礼县一带)的土地。
此外,晋国也多次奉命征讨西戎。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晋穆侯率军攻打条戎(今山西夏县西南)。前803年(周宣王二十五年),在千亩(今山西介休南)战胜当地的戎族。前791年(周宣王三十八年),又在汾水、隰水击败北戎。
3、东征淮夷
淮夷是淮河、汉江一带的东夷部族,又称南淮夷、淮南夷或南夷,自周穆王时期开始强盛,多次入侵伊水、洛水流域。周厉王时期,曾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国国君鄂侯驭方联合淮夷、东夷大举进攻西周,深入周朝腹地。周厉王调集西六师和殷八师派虢公长父征讨,未能取胜。多亏大臣武公派属下禹调动兵车百辆、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参与作战,最终击退联军,俘获鄂侯,灭亡鄂国。周厉王随后又与虢公长父亲自率兵征讨淮夷至角(今江苏淮阴南)、津(今江苏宝应南)、桐(今安徽桐城北)、遹(今安徽霍邱西南),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战后淮夷震慑于周朝的武力,稍加臣服。
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周宣王命尹吉甫向淮夷征收布帛、财宝、粮食及力役,并且颁布法令,规定淮夷在经商时,不得扰乱当地的治安和市场秩序。后因淮夷停止纳贡以及再次反叛,周宣王命召穆公率军征讨。据《师寰簋铭文》记载,此战师寰作为随军将领统帅齐、杞、莱等国军队,消灭了淮夷的冉、翼、铃、达四位首领,获得俘虏、牲畜及财物,取得战功。此战过后,淮夷彻底臣服于西周。
徐国在西周时期是东夷的强国,后在周朝的连续打击下,徐国的一些部族南迁至淮水流域,逐渐发展成淮夷中最强的一支力量。周宣王在位时,命卿士南仲和太师皇父在太祖庙整顿周六师,然后亲率大军与太师皇父、司马程伯休父前往征讨。大军沿淮水东行,经过激烈战斗,周军击败徐国。徐国臣服后,四周各方国、部族皆臣服于周。前810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国、部族都奉命迎接来使,进献财物。
4、讨伐楚国
楚国又称荆蛮,虽然被周天子封为子爵,但楚国极少承担周王室的职贡义务,加之周天子抑制楚国发展的政策、对于楚国国君的歧视以及楚国君主僭越称王,因而楚国屡次招致周王室的讨伐。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八月,周宣王以元老重臣方叔为将,率兵车三千进攻楚国,大获全胜。据推算,周宣王此次伐楚动用军队多达三万六千人。晋穆侯墓所出土的楚公逆编钟,应在此战作为战利品被周宣王获得后转赠与晋穆侯。经过以上一系列战争,西周的疆域以及国家声望得到大幅扩大。
政治
1、分封诸侯
周宣王时期延续了西周的分封政策,楚国降服后,周宣王命召穆公在谢邑(今河南南阳)建造住宅、宫室、宗庙及都邑,开辟土田,命傅御将王舅申伯的亲属、家臣和私属迁居于此。周宣王还亲自前往郿(今陕西眉县东北)为申伯践行,赐予他车马及玉圭,建立申国,作为镇抚南方的军事重镇。吕国也在同时被周宣王改封于申国以西。周宣王还封韩侯于韩城(今山西河津至万荣县万泉乡一带),建立韩国,作为镇抚北方的军事重镇。前806年,周宣王封弟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 [27] 此外,周宣王还封仲山甫于樊(今陕西长安区东南),建立樊国。封其子长父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建立杨国。
2、其他措施
周宣王除军事上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外,在政治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恢复天子权威。周宣王在位时下令修建宫殿,命仲山甫前往齐国筑城,加强东方边境的防御。周宣王还效仿先祖兴畋狩之礼,在东都雒邑(今河南洛阳)会见诸侯。
趣闻轶事
姜后脱簪
周宣王的王后姜后是齐国国君的女儿,周宣王经常早睡晚起,疏于朝政,姜后于是摘掉耳环簪子来到永巷请罪,并让傅母转告周宣王说是她让周宣王起了淫逸之心,使得君王疏于朝政。君王好色必然引起铺张浪费,长此以往就会天下大乱,这就是她请罪的原因。周宣王听后大为感动,从此勤于朝政。这就是“姜后脱簪”的典故。
告神祈雨
周宣王在位期间曾经发生旱灾,周宣王害怕旱灾会使黎民受苦、社稷倾覆,于是亲自到郊外及宗庙奠酒埋玉、祭祀天地、祷告神明祈求降雨,果然在六月天降大雨。大夫仍叔因此事作歌赞美周宣王,即《诗经·大雅·云汉》。
兔舞马变
据记载,前798年(周宣王三十一年),镐京城内有兔子跳跃舞蹈,有马变成人。前795年(周宣王三十四年),有马变为狐狸。
命作史籀
周宣王曾命太史作大篆《史籀》十五篇,作为太史教授史学童的课本教材。 [33]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决定统一各国文字为小篆,于是令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皆取材于大篆《史籀》。《史籀篇》中的文字又被称为籀文、籀篆,到汉光武帝时已失传六篇。经过考证,《陈仓石鼓文》是现今仅存的、最近似于《史籀篇》的文字。
滥杀大臣
前786年(周宣王四十三年),周宣王无辜杀害大夫杜伯。 [34-35] 关于杜伯的死因,《太平广记》记载为:周宣王有宠妃叫女鸠,她看上了英俊的杜伯,想方设法勾引他。杜伯不为所动,女鸠恼羞成怒,在周宣王面前诬告杜伯欺侮她。周宣王听信了女鸠的话,不顾左儒的屡次劝谏,先将杜伯囚禁于焦(今河南陕县南),又派薛甫和司空锜将其杀害。周宣王后来因遭受冤魂袭扰,接连杀害了司空锜和大臣祝二人。杜伯之子隰叔则逃亡至晋国,成为晋国六卿之一范氏的始祖。
亡国征兆
《太平御览》引《琐语》记载,周宣王的王后怀胎未满就生下了周幽王,周宣王向大臣们询问是何征兆。大臣们回答说如果生下的男婴身体有残缺、骨骼有缺失,则国家无碍;如果男婴身体完好无损,则国家就会灭亡。周宣王认为这个男婴是不祥之兆,准备将其遗弃。仲山甫劝周宣王说:“天子您年龄大了也没有男嗣,这本身就是上天遗弃了周朝,您如果再把男婴遗弃了,那和国家灭亡有什么区别?”周宣王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果然周宣王死后十一年,西周在周幽王统治下灭亡。
褒女亡国
周幽王时,太史伯阳父查阅史籍记载,夏朝时有两条神龙自称褒国国君,停留在夏王的庭院中。经太卜占卜,杀死或赶走神龙都得到凶兆,唯独占卜收集神龙留下的涎沫得到了吉兆。夏王于是下令向神龙祷告,收集神龙留下的涎沫,封存于匣中,传至周厉王时都没有人打开过此匣。周厉王末年时,下令打开匣子观看。涎沫流淌于庭院,无法清除。周厉王决定用巫术除去,命女人赤身裸体向它大声呼叫,涎沫化为黑色的蜥蜴,消失在后宫一名七岁童女身上。童女行笄礼时未婚而孕,于是将生下的女童遗弃。到周宣王时有唱歌谣道:“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恰巧遇到夫妇二人贩卖弓矢,周宣王下令抓捕后处死二人。二人逃往褒国的途中发现了被遗弃的女童,便收养了女童。后来褒国人褒姁犯罪,便将成年后的女童献给周幽王抵罪,这个女童就是褒姒。周幽王因宠爱褒姒致使西周灭亡。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
董仲舒:“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
桑弘羊:“汤、武之伐,非好用兵也;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所以除寇贼而安百姓也。”
桓谭:“昔周室衰微,夷狄交侵,中国不绝如线,于是宣王中兴,仅得复其侵地。夫以秦始皇之强,带甲四十万,不敢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汉兴,高祖见围于平城。吕后时为不轨之言。文帝时匈奴大入,烽火堠骑,至雍甘泉。景、武之间,兵出数困,卒不能禽制。即与之结和亲,然后边甬得安,中国以宁。”
黄琼:“周宣王不籍千亩,虢文公以为大讥,卒有姜戎之难,终损中兴之名。”
徐坚《初学记》:“宣王承衰,邦家多阻;惩难思理,官人以叙。山甫补阙,方叔御侮;是用中兴,恢复周宇。”
柳宗元:“伏见周宣王时称中兴,其道彰大,于后罕及,然征于《诗》大、小《雅》,其选徒出狩,则《车攻》、《吉日》;命官分土,则《嵩高》、《韩奕》、《烝人》;南征北伐,则《六月》、《采芑》;平淮夷,则《江汉》、《常武》。铿鍧炳耀,荡人耳目。故宣王之形容与其辅佐,由今望之,若神人然。”
夏原吉:“周宣王平淮夷、唐太宗擒颉利,当时文人咸形诸赋咏,以纪宏休。”
《明世宗实录》:“虽然周宣王云汉之侧身,常武之平淮,内有山甫,外有申伯,非不赫然称盛,然乐色而忘德,失礼而晏起,不籍千亩,南国丧师,料太原,杀杜伯,以致虢公谏不听,山甫谏又不听,所以中兴之美未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