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物 > 明朝>隆武帝朱聿键

隆武帝朱聿键

朱聿键(1602年5月25日—1646年10月6日),汉族,小字长寿,河南省南阳府南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南明第二位皇帝。隆武帝是南明政权中的一位较有作为的帝王,只可惜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整个局势。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弘光帝被清军俘获缢死,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后世称为隆武帝,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享年44岁。

本 名:朱聿键
别 名:朱长寿、明绍宗、隆武帝、思文皇帝
所处时代:南明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南阳府南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出生日期:1602年5月25日
逝世日期:1646年10月6日
主要成就:福建称帝,延续明祚
年 号:隆武(1646年)
尊 号:上皇思文皇帝
庙 号:绍宗
谥 号: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聿键为明太祖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后裔,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万历三十年四月初五日(1602年5月25日),生于唐王府,母妃毛氏。

朱聿键的祖父老唐王朱硕熿惑在嬖妾,心里一直爱惜小妾生的儿子,憎嫌朱聿键之父(当时的唐王世子朱器墭)。于是,他暗中把朱聿键父子囚禁在承奉司内,想活活饿死他们,当时朱聿键才12岁。幸亏暗中有个小官张书堂帮忙送些糙米饭,在囚房中,朱聿键父子苟活了十六年。身处牢笼,朱聿键埋头苦读,钻研儒学典籍,没有浪费光阴。朱聿键的父亲气息奄奄,在快要熬出头时,却被急切想袭唐王王位的弟弟在1629年(崇祯二年)毒死。老唐王准备封爱妾的儿子为世子,还想取消了朱聿键的世子地位。结果,地方官员陈奇瑜吊唁唐世子时,警告老唐王说,世子死因不明,贸然改变世袭人选,说不定朝廷日后会怪罪。老唐王害怕日法追究,赶忙立朱聿键为“世孙”。同年老唐王也去世。

1632年(崇祯五年)朱聿键继为唐王,封地南阳。崇祯帝赐其皇明祖训、大明会典、五经四书、二十一史、通鉴纲目、忠孝经等书。朱聿键在王府内起高明楼,延请四方名士。

起兵勤王

此时的朱聿键锋芒毕露,在宗室换授等问题上与崇祯朝臣多有冲突,得罪了不少大臣。为父当年被毒死一事报仇,竟在1636年(崇祯九年)七月初一,杖杀两位叔父福山王朱器塽(死)、安阳王朱器埈(未死)。当年八月,清朝王爷阿济格率兵攻打北直隶等地,清兵入塞连克宝坻,直逼北京,京师戒严。朱聿键心切,上疏请勤王,崇祯帝不许,竟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行至裕州,巡抚杨绳武上奏,崇祯帝勒令其返回,后朱聿键没有遇到清军,却中途和农民军交手,乱打几阵,互有胜负,乃班师回南阳。明朝对藩王防备极严。依照明朝规制,藩王尽可在王府内享乐,惟独不能兴兵拥将离开藩属。即使朱聿键动机纯粹,仍使当时在位的崇祯帝大怒,冬十一月下部议,废为庶人,派锦衣卫把这位唐王关进凤阳皇室监狱。崇祯帝改封其弟朱聿鏼为唐王。

朱聿键高墙圈禁期间,凤阳守陵太监索贿不得,用墩锁法折磨,朱聿键病苦几殆。熬了七年,终于能保住生命。1643年(崇祯十六年)明朝的凤阳巡抚路振飞到当地巡视,前往监狱拜见朱聿键。朱聿键当时已经被磨掉许多锐气,待路振飞彬彬有礼,使后者对他好感非常,并派人对这位唐王加以特别护理。后路振飞向崇祯帝上疏陈高墙监吏凌虐宗室状况,请加恩赐宗室。下旨杀欺凌唐王之陵监石应诏。

南下福建

1644年(崇祯十七年),崇祯帝在北京自缢,南京拥从洛阳逃出的福王子朱由崧为帝,在南京即位,改年号弘光,实行大赦。在广昌伯刘良佐奏请下,囚在凤阳的朱聿键也被释,并封为南阳王。南京礼部请恢复唐王故爵,朱由崧不允,并令朱聿键迁至广西平乐府(今桂林南),但朱聿键贫病不能多行。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五月,朱聿键赴平乐途中,在苏州闻清军已破南京,弘光朝覆灭,遂至嘉兴避难。六月,朱聿键至杭州,遇潞王朱常淓,奏请其监国,不听;请朝陈方略,不允。当时镇江总兵官郑鸿逵、户部郎中苏观生至杭州,与朱聿键谈及国难,泣下沾襟。后朱聿键被郑鸿逵护送,前往福建。而朱常淓最后在众人推戴下于杭州称“监国”(代理皇帝)。清军杀到时,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朱常淓与属下没做任何抵抗,向清军献城投降。途中在浙江衢州闻得潞王常淓已在杭州降清,于是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商议奉朱聿键为监国。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六月十五日,黄道周第三次请朱聿键监国疏,十七日,朱聿键行至浙江衢州,就在检阅军队时发布誓词,表示将亲提六师恢复中原。表明他已公开接受监国重任。

君临天下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六月二十八日,朱聿键在福建建宁称监国。闰六月丁亥(初七)至福州,以南安伯府为行宫。二十天后,朱聿键于福州正式称帝,改元隆武,宣布从七月初一起改弘光年号为隆武元年。改福建布政司称福京,改福州行在为天兴府,改布政司为行殿,建行在太庙、社稷及唐国宗庙。升郑芝龙为平虏侯、郑鸿逵为定虏侯,封郑芝豹为澄济伯、郑彩为永胜伯。以黄道周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蒋德璟为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朱继祚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曾樱为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黄鸣俊、李光春、苏观生等人为礼、兵各部左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隆武帝即位后上高曾祖父四代帝号,高祖唐敬王朱宇温为惠皇帝,曾祖唐顺王朱宙栐为顺皇帝,祖父唐端王朱硕熿为端皇帝,父唐裕王(追封)朱器墭为宣皇帝。四代祖妣皆追封皇后。封弟朱聿锷为唐王,封国南宁;升叔德安王朱器䵺为邓王;追封弟朱聿觨为陈王,子朱琳渼为陈王世子。遥上弘光帝尊号“圣安皇帝”。隆武元年七月下令将嘉靖年间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三殿之名恢复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各衙门前加“行在”二字。

依据伦序,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帝广西的桂王,但桂王当时距离江南太远。而众明臣齐推唐王朱聿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的封地在南阳。这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起家之地。众臣推唐王朱聿键为帝,想把他当作重振大明的标志,很想让他暗和天意,争取做一个明朝的“光武帝”,复兴明朝。

隆武帝举行大典仪式当天,大风雾起,拔木扬沙,尚玺官的坐骑受惊,玉玺摔落,碰坏一角。众人心惊,皆认为兆征不祥。虽然如此,隆武君臣还是很有平复天下的决心,锐意恢复。

如同傀儡

隆武帝虽为英明之主,却一直为郑氏家族集团所架空。以郑芝龙、郑鸿逵、郑芝豹、郑影为首的郑氏家族,都是大海盗头子出身,数十年横行福建、广东、浙江一带沿海,兼商兼盗。他们崇祯初年受招安后,趁天下大乱之际一直忙于扩大地盘,充实自己的私人力量。

郑家惟一的忠臣,其实只有一个郑成功。郑成功原名郑森,是郑芝龙和日本老婆生的儿子。郑芝龙有一次带郑成功入宫,隆武帝见之大悦,以手抚其背,说:“恨无一女配卿,卿为尽忠吾家,毋相忘也。”赐郑森名成功,命为御林军都督、仪同驸马都尉,时人称之为“国姓爷”。隆武帝此举,也有笼络郑氏家族的意思在里面。

郑氏家族傲慢无上,卖官鬻爵,大肆搜刮百姓,横毒凶暴,甚至超过弘光朝的马士英。他们在败走江南时候,依然大肆抢掠,以至于当时造成这种现象:“受害者延颈待清兵,谣曰‘清兵如蟹,曷迟其来!”

一帝一王

由于清朝剃发令下引发了血腥杀戮,浙江大地抗清斗争如火如荼。明朝诸王杀的杀,降的降,走的走,原本降清的明朝浙江防倭总兵王之仁重新举起义旗,与张国维等人在绍兴推举鲁王朱以海为“监国”。鲁王政权仍旧沿用“弘光”年号。此时,他们并不知道隆武政权在福建成立的消息。两个朱明同姓政权产生龃龉,最后竟闹出互杀来使的事情。

正因隆武帝和鲁王两个人都为疏宗,所以,鲁王一方得知隆武帝称帝消息后,并未立即退位归藩。双方各自手下的大臣为争拥立之功,自然都紧上疏要求不要退位,硬顶各自的“招牌”。

隆武帝起先很有诚意,他派人来信携赏银要鲁王承认自己天下一统,并笼络浙东的明臣明将,答应个个要加官晋爵。一般人可以接受隆武帝,鲁王手下的张国维、王之仁等人不答应,因为如果这样,他们就没有“拥立”大功。鲁王本人在给隆武帝的回信中,也称隆武帝为“皇叔父”而不称“陛下”,表明他不承认隆武政权。朱聿键怒,令杀鲁王信使。

当时的鲁王君臣,很想快速攻下南京这个象征性极强的城市。如果南京在手,“监国”成为“皇帝”,自然名正言顺,这样鲁王比起远在福建的隆武政权,要“合理”“合法”得多。鲁王军力不行,进攻杭州大败而归,1646年夏天,清朝的征南大将军博洛率数万大军从杭州对鲁王军队发起进攻。不巧的是,一向水深浪急的钱塘江突遇数十年不遇的大旱,江流干涸,顿失屏障,清朝马队从江中旱地以及水浅处尽数渡过,明军不敌,绍兴失陷。鲁王逃往海上避难。

出师北伐

隆武政权一直在三面受困的境地,一受制郑氏家族,二要防鲁王军队,三则有李成栋率领的清军节节逼近。清军中的汉将进展迅速。顺治三年春天,金声桓部队已经占领了吉安,很快推进到赣南。到了九月间,清军汉将高进库(高杰原部下)等人攻克重镇赣州。如此一来,这个联结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咽喉要地,落入清朝手中。

赣州失陷,全因湖广总督何腾蛟等人私心所致。正是因为他安置处理先前的农民军不当,造成众心离散,协调不一,最终江西、湖南等地被清军各个击破。

无奈之下,隆武帝声言要亲自北伐,以挽颓势。总领大军的郑芝龙只想割据福建,独享一方,理也不理。而明朝老臣黄道周眼见郑氏家族按兵不动,军队诸部怯懦观望,已过花甲之年的黄道周对隆武帝表示:“与其坐而待亡,不如君臣共出一拼。我为大臣,当先皇帝而行,以为人臣表率。”要先于皇帝北上抗清。

1646年(隆武二年),清朝贝勒博洛率军攻福建,黄道周凭一腔忠义,自己出钱,加上朋友资助,仅带万余两白银,携数名弟子慷慨出征。福建各地义民闻之而附,近万人加入他的指挥之下。隆武帝非常感动,流涕送行。由于人、财、物皆在郑芝龙家族掌握之中,隆武帝只能给这位老忠臣一百道空白委任状,没能拔给他一两军饷和一个士兵。

黄道周组织“扁担军”迎战清军,这支拼凑起来的军队,全无作战经验。黄道周救国心切,他出闽入赣,进至江西广信(今上饶)。清军已经抢先一步,占领了黄道周原拟为收得基地大本营的徽州。情急之下,黄道周紧急上疏隆武帝,请求增兵益饷。郑芝龙等人丝毫不为所动,隆武帝只能着急,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坐视黄道周身陷窘境。黄道周如此临危不惧冒死出征,郑氏家族仍旧在朝中散播闲话,说黄道周交通外臣,欲谋不轨。

忧急之间,身在清军占领县城的婺源的明朝县令,是黄道周学生,他给老师发来“密信”,表示说可以充当内应,要老师一定率军前来攻取婺源。其实,这个人已经为清廷卖命。黄道周不知是计,贸然发三路兵前往。结果,半路皆被预先设伏的清军各个击破。黄道周手下仅剩三百人,战马十匹,仍旧义无反顾,直前冲杀。一战全部覆没,黄道周被擒,押入婺源县城大牢看管。

关押二个多月后,清廷下令杀害黄道周。将其押行至南京东华门时,黄道周坐地不起,高声说:“这里与太祖皇帝陵寝甚近,可于此处杀我!”扭头之际,看见市坊中有福建门牌,黄道周更坚定了要受刑当地的决心:“福建,皇帝正在那里,临行拜君,臣子之礼。”言毕,他南向再拜,慷慨就义。与其同死者,还有职方主事赵士超等数位弟子门人。

隆武帝再也不顾郑氏阻拦,携数千明兵“御驾亲征”从福州抵达延平,准备冒险去湖南。郑影等人忽然弃新城(今江西黎川)而逃,门户大开。郑芝龙早已暗中与清兵约降,福建各关隘均无人把守。不久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其父决裂,率部南下。李成栋的清军在浙江等地一路大胜,先后攻下绍兴、东阳、金华、平州,很快攻陷郑鸿逵所守的仙霞关,直入福建,攻陷建宁,直扑延平。杨凤苞称“福京之亡,亡于郑芝龙之通款”。

遇难身亡

1646年9月29日(隆武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一说次日),隆武帝因清军已攻入仙霞关闻讯,逃出延平,又想取道汀州去江西。《南明野史》称,如此危难紧急关头,酷嗜读书的隆武帝仍然“载书十车以行”,这更拖慢了诸人的逃跑速度。

1646年10月6日(隆武二年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逃到汀州。据《台湾外纪》记载,隆武帝在汀州城外关帝庙时曾被清军追上,周之藩谎称自己是隆武帝,掩护帝后逃走,自己则舍身战斗。称其手杀数十人,最后脑后中箭,坠马被杀。清军继续追杀隆武帝,将军熊纬督二十余人格斗,最后喉咙中箭而死。隆武帝后则在逃入汀州府堂后被射死。《南明野史》则称,隆武帝逃到汀州的转天凌晨(10月7日,八月二十九日),清军兵士一说十余人冒充明军混入汀州城,隆武帝和皇后被俘,皇后在九龙潭投水自尽,隆武帝则崩于福京天兴府(一说是绝食自尽)。但据《清实录》的记载,隆武帝是在汀州遇害的。《小腆纪传》亦说隆武帝是在到达汀州后的次日被清军偷袭而遇害,但所载日期及经过略有不同。其他说法及相关辨析,详见本词条的“相关争议”部分。

隆武帝享年四十四岁,死后不久,天兴府陷落,阳曲王朱敏渡、松滋王朱演汉、翼城王朱弘橺、奉新王朱常涟遇害。十月辛卯漳州陷落。弟弟唐王朱聿鐭于十一月在广州继位,改元绍武,是为绍武帝。

永历帝即位后,不知隆武帝下落,初上尊号思文皇帝。当时有说法称隆武帝潜至安溪妙峰山为僧,或称在汀州单骑逃跑,藏于乡民蒋氏家中,清兵去后前往大帽山。1651年(永历五年)曾遣侍郎王命璇巡访隆武帝下落,1657年(永历十一年),确信隆武帝已死,上庙号绍宗,改谥号为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主要影响

政治

消除党争

隆武帝针对万历以来党争给国事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消除党争,“用舍公明”的方针。就任监国时,他亲自撰写了“缙绅”、“戎政”、“儒林”三篇《便览》。号召朝中官员摒弃门户之争,共同为复明大业出力。 [28]

1646年(隆武二年)正月,又在诏书中说对于以前参与党争的官员概不追究。

心系百姓

隆武帝在南明诸帝中是比较关心百姓的。为了减轻民间疾苦,他施政的一个重点是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规定“小贪必杖,大贪必杀”。监察御史吴春枝纠劾邵武通判陈主谟、古田知县吴士燿、汀州知府王国冕贪污虐民。他当即下旨:“各官赃私可恨,皆纱帽下虎狼也。若不严惩,民生何赖?都着革了职,该抚速解来京,究问追赃充饷。”当他听说被清朝逼勒剃头的军民往往遭到南明官军诛杀时,特别下诏“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严禁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施屠戮。

人事安排

朱聿键以明朝疏藩即位称帝,尽管他颇想有一番作为,重建明朝江山,可他曾经是高墙中的罪宗,既缺乏自己的班底,又没有足够的名分,这一先天弱点使他不能不依赖倡先拥立的福建实权人物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即位后就以拥戴功加封郑芝龙为平虏侯,郑鸿逵为定虏侯、郑芝豹为澄济伯、郑彩为永胜伯。为了收揽人心,任命黄道周、蒋德璟、苏观生、何吾驺、黄鸣俊、陈子壮、林欲楫、曾樱、朱继祚、傅冠等二十余人为大学士,入阁人数之多,在明代历史上从未有过。任命张肯堂为吏部尚书,何楷为户部尚书,吴春枝为兵部尚书,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郑瑄为工部尚书,曹学佺为太常寺卿。

当时,弘光朝首辅马士英在浙东成了过街老鼠,要求入仙霞关朝见。朱聿键内心里是欢迎他的,郑芝龙同马士英关系较好,也主张收用马士英。可是,朝廷上许多文臣都表示强烈反对,礼部尚书黄锦、太常寺卿曹学佺等上疏力争。朱聿键只好下诏定士英为“罪辅”、“逆辅”,让他在江浙“图功自赎”。对于弘光时依附马士英的杨文骢父子,朱聿键优加委任(主要原因是在唐、鲁争立中杨氏父子站在隆武朝廷一边)。隆武二年正月,在给杨文骢之子左都督杨鼎卿的诏书中特别转达了他对马士英的关切:“阁部臣马士英,朕必不负其捧主之心,在辅臣亦当痛悔其误陷圣安(弘光帝)之戾。诸臣万疏千章,岂夺朕心公论?”隆武帝在用人取舍上力戒门户之见,不咎既往,只要参与抗清就量才录用。

军事

联寇抗清

奉行“联虏平寇”方针的弘光朝在南下清军铁骑的冲击下土崩瓦解,拥明势力认识到主要威胁是满洲贵族建立的清朝。隆武帝总结弘光覆亡、潞王降清的教训,将“平寇”(即镇压农民起义)为主改为“御虏”(即抗清)为主。不失时机地树立起抗清大旗,符合汉族百姓反对满洲贵族强制推行的剃发改制等民族压迫政策的愿望。他即位十天后,就诛杀清朝派来招降的使者马得厂,表示于清朝不共戴天,还要御驾亲征。

朱聿键在基本政策上采取的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为以后大西军同永历的合作打下了基础,后来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大顺、大西农民军的联明抗清,南明政权绝对延续不了近二十年之久。

出师北伐

隆武帝屡次下令出兵恢复,郑氏兄弟都以各种理由推脱。隆武帝处在福建郑氏控制区内,调不动军队。在这样的形势下,不甘心蹉跎度日的隆武帝终于决心御驾亲征,摆脱郑氏兄弟的操纵。他针对当时局势,提出了大战略,战略核心为自己御驾亲征,进入明清双方激烈争夺的江西地区,西连湖南何腾蛟,东控福建郑芝龙,背靠广东,控制全局。如在江西得手,则利用浙东鲁王兵力牵制清军后方,以何腾蛟部出湖北,东下长江。席卷江南。为了将这一战略付诸实施,隆武帝于十二月十六日离开福州,二十六日到达建宁,开始做西进赣州的准备。

隆武帝任用金声、杨廷麟、何腾蛟等抗战派,收纳李自成农民军余部,屡次打算出兵北伐,曾收复了安微旌德、宁国等失地。但他主要依靠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兵力,而郑芝龙又怀有二心,为保存实力而拒绝发兵和供应粮饷,北伐终无所成。此时,在浙东的鲁王朱以海政权又为争夺所谓正统地位而派兵攻打隆武帝,使隆武帝四面树敌,忙于应付。

经济

隆武帝在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踞福建福州时,铸造隆武通宝钱,俗称隆武钱。隆武钱是明末南明钱,钱币背“南”小平大样铜钱:背有星纹或无纹,或带有背文“户”、“工”、“南”、“留”等字,以背“南”、背“留”最为稀少,此钱是小平大样钱,初铸版,极罕见。

文化

隆武帝也注重科举的重要性,主张惟贤是求。1645年八月二十七日,隆武帝亲出考选推官策题。

外交

隆武帝在位时,还和藩属国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国王尚贤有过来过。隆武帝即位时,尚贤还派遣自己的儿子和大臣来祝贺,拥立隆武帝,反清复明。

历史评价

总评

朱聿键如果生在太平盛世,可能是一位贤明的君王。但不幸的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乱世,手中兵马也不足以和清兵抗衡。他本人可以说是南明诸帝中较有能力的皇帝,只可惜在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势力,才使得他无所建树,最终隆武朝廷的复国计划失败。朱聿键自奉甚俭,品格在南明诸君中是少见的优良。

历代评价

黄道周:“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

钱秉镫:“当今天子高帝孙,鲁国同是至亲藩。改元本非利天下,域内原宜奉一尊。越东诸臣殊可笑,誓死不开登极诏。天子洒笔亲致书,相期先谒高皇庙。闽中恃越为藩篱,如今越破闽亦危。往事纷争不足论,与国既失应同悲。昨夜中宫诞元子,通侯鹊印何累累?中兴所重在边疆,恩泽冒滥同烂羊。唇亡齿寒古所忌,君不闻元子之诞唇先亡。”

张岱:①唐王任意竟行,未免受卤莽决裂之报。当其请缨御贼,则径自出境;流离入闽,则径自称尊;敌未临城,则径自逃窜。登极三诏,徒自夸张,毫无实际;则所筹皆纸上空言、所行则蒙皮弱质,欲以羁縻天下、恢复皇图,盖断断不能者也。是以在闽之日,亦受制强藩,几同汉献;称制之后,欲并吞鲁地,妄效祖龙。中途受缚,国破家亡,则何所拯救哉!唐王多读书史,倘见《北地王传》,自应愧死矣!②唐王粗知文墨,鲁王薄晓琴书,楚王但知痛哭,永历惟事奔逃;黄道周、瞿式耜辈欲效文文山之连立二王,谁知赵氏一块肉,入手即臭腐糜烂。如此庸碌,欲与图成,真万万不可得之数也。

吴伟业:“喜读书,好任侠。”

邵廷采:“唐王宽明恭俭,亲亲尊士,循良爱民,而有抚绥大略。识张家玉之奇俊,崇黄道周之耆德,褒忠行义,结于至诚。闻江阴泾县力守见屠,曰:‘吾家子孙遇此二县之人,虽三尺童子,亦当怜而敬之。’每诫出兵,毋杀难民,伤促国脉。大小主客,文武众庶,恩勤和剂,咸出其肺腑,濒死无贰。待永明王以大公,谕群臣曰:‘大宗适自属永明,朕在此间,去永明千里,不暇相求,臣民敦迫,勉行即位。然行年四十,未耀前星,不审永明才度何如,良用关切。’此可见其义矣。惟制于郑氏,不获展尺寸。然两夺鸿逵彩侯伯,而谆谆谕芝龙和衷共功,消其亢慢。使臣以礼,隆世所难。使其遭际中兴岂必在令主下哉?昔贾生过秦,责子婴以不能救败,未为通达事体,唐王在位虽一年,而大江以南,骄将剧盗望风归命。此其关系国运,亦有由来。特月而纪之,使后来者得以考焉。”“唐王兄弟三人,皆儒雅有君人之度,与他藩绝殊。惠宗之遭靖难,绍宗之当末造,皆关世运,非独一家之事。”

张廷玉等《明史》:聿键好学,通典故,然权在郑氏,不能有所为。

顾诚:①朱聿键和其他藩王的经历有很大的不同,虽说贵为王孙,在出生后的四十三年里除七年奉藩以外,其余岁月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多灾多难的经历使他受到了其他藩王所没有的磨炼,增加了许多阅历,在国家处于危难时期正是充当最高统治者的有利条件。②朱聿键锐意恢复,颇有中兴之主的气概。南明灭亡以后,有一些遗民甚至认为留都立国之时就应该效法东汉光武帝不考虑亲疏,径直以朱聿键继统。然而历史过程不能悔棋,明朝的制度和1644年夏的局面都绝不允许凤阳高墙(皇室监狱)中被囚的“唐庶人”当皇帝。即便在他被拥上帝位之后,号召力也不很大。朱聿键自知以远藩子孙入继大统事属偶然,必然出现争议。为了取得南明各地宗藩官绅的承认,不得不耍弄权术。

梅毅:①由于身世坎坷,隆武帝他善于抚慰群臣,乐于纳谏,甚至同意招纳“大顺军”(李自成军)余部,以共同抵抗清军。这一点,尤显大度和富有远见。同时,针对南明军杀害剃发的汉族平民一事,他予以严厉阻止:“兵行所至,不可妄杀。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这一谕旨,使得一般百姓欢呼鼓舞,纷纷来投。②南明诸帝中,其实隆武帝是最有帝王气象的人,胸有大志,锐意进取,始终以恢复大明朝为念,坚持抗清。可惜的是,遭遇跋扈的郑芝龙家族,隆武帝常遭掣肘,最终大志难成,含恨而终。

轶事典故

生活简朴

在私人品德上,隆武帝的作风也是福王潞王之流所不能比的,许多史籍都说他生活简朴,称帝后还穿土布黄袍,“行宫中不许备办金银玉各器皿,止用磁、瓦、铜、锡等件,并不许用锦绣、洒线、绒花,帐幔、被褥,止用寻常布帛”。除了爱读书之外也没有其他嗜好,“从龙祗有五车书。”颇有中兴之祖,锐意恢复的气概。

国姓爷

郑成功受隆武帝的信赖,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亲赐匾额

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的报恩寺,规模宏伟,曾是安海名寺之一。据说隆武帝称帝后,郑芝龙受封平虏侯,为表达对隆武帝的忠心,请建报恩寺,隆武帝亲赐“敕建报恩禅寺”匾额。

皇帝洞

皇帝洞位于福州晋安区。民间传说隆武帝从杭州入闽,在福州称帝前,亦曾逃离皇帝洞避难。出洞后因深潭瀑布披挂阻碍至今再无人敢入洞。三位闽王避难皇帝洞的传说也为皇帝洞赋名加值。

落地金钱舞

隆武帝从福建一路南逃到平远差干五指石,在山西总兵谢志良等众臣的簇拥下,凭险固守。因见隆武帝每日站在殿前引颈北望、泪流满面,谢志良等人便与随行一李姓乐师商议,征召十多年俊男俏女,编制《落地金钱》舞蹈节目,以求暂宽隆武帝落拓之心。由此具有浓郁的北方秧歌舞特色的民间舞蹈《落地金钱》以差干为发源地,在平远民间流传下来。

结识天主教

西方传教士艾儒略来到中国福建时,隆武帝也支持天主教,对艾儒略及叶向高长孙所建教堂,嫌其湫溢,谕令扩建。教堂告成,御笔亲书“敕建天主堂”立碑于堂前,教堂上悬有“上帝临汝”匾额。

隆武帝身边的重臣郑芝龙、黄道周都是天主教徒,隆武帝巡视天主教福州总教区的三山堂,嫌其狭小,下令重修,立碑记其事”门前立‘敕建天主堂’牌坊。

人际关系

朱聿键称帝后,一心试图恢复明朝江山。他生活检点,宫中没有什么宠妃,只有皇后曾氏。曾氏也知书达理,是一位贤内助。

祖先

高祖父:唐敬王朱宇温。追尊敬皇帝,然因与弘治帝最尾谥字“敬”同,旋改谥为协天安道敬正恭圣熙文渊武戴仁恪孝惠皇帝,庙号哲宗。

高祖母:赵氏。隆武元年(1645年),追上谥号为惠皇后。

曾祖父:唐顺王朱宙栐。追谥笃天成道钦昭献穆理文定武居仁体孝顺皇帝,庙号纯宗。

曾祖母:周氏。隆武元年(1645年),追上谥号为顺皇后。

祖父:唐端王朱硕熿。追谥他为象天统道庄敏睿质长文信武齐仁显孝端皇帝,庙号定宗。

祖母:魏氏。隆武元年(1645年),追上谥号为端皇后。

父母

父:唐裕王朱器墭。隆武元年(1645年),追封父亲明宣帝,

母:毛氏。隆武元年(1645年),追封为宣皇后。

兄弟

唐愍王朱聿鏼

绍武帝朱聿鐭

唐王朱聿锷

陈闵王朱聿觨

皇后

曾皇后,即孝毅襄皇后。

儿子

庄敬太子朱琳源,母曾皇后,隆武二年六月生,八月薨

个人作品

明末陈燕翼撰的《思文大纪》中记载了隆武帝的一篇自叙,该自叙亦见《南明野史》,不同文献所收文字略有出入。

人物争议

死因之谜

关于隆武帝的命运有多种说法:绝食而死、被乱箭射死、菜市口斩首、死于汀州府堂等众说纷纭,真伪难辨。

清军追到汀州,隆武帝、曾皇后、沈嫔、陈嫔被俘于赵家塘。隆武帝、后大约在被俘之日即遇害于长汀。据清实录记载: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将军入闽,连下建宁、延平等府,“闻伪唐王朱聿钊遁走汀州,遣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杜尔德等率兵追击,直抵城下。我军奋击先登,擒斩朱聿钊及伪阳曲王朱盛渡、西河王朱盛佺、松滋王朱演汉、西城王朱通简并伪官、伪伯等,抚定汀州。……获伪玺九颗,马骡辎重无算”。

江日升《台湾外记》云:“隆武帝后死于汀州府堂,乃顺治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诸家纪事,悉书隆武被执,送福州斩于市。但时有锦衣卫陆昆亨从行,眼见隆武帝后戎装小帽,与姬嫔被难。昆亨脱出。百姓收群尸葬于罗汉岭,竖其碑曰‘隆武并其母光华太妃讳英忠烈徐娘娘之墓’。后昆亨归郑,继而为僧,年八十有奇,为口述云。故特表出。”

隆武帝的下场在记载上出现程度不等的分歧。江日升批驳了押回省会福州斩首的说法,是有见识的,因为在清方档案文书和福州人士的记载中从未提及这样一个重大事件。

是否出家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汀州遇害的是隆武帝的替身,他本人逃到广东五指山当了和尚。在民间传说中,隆武帝逃难到湖头后,怕被人识破告密,便在妙峰山上的妙峰庙安顿下来,削发为僧,自号“南方僧”。初时,“南方僧”读书练武,打算卧薪尝胆,有朝一日光复大明河山。但后来见天下局势明朗,大势已去,灰心丧志之余,他就做起了和尚,最后终老湖头。

这种说法很难令人置信,理由是:第一,当时广东是拥戴隆武朝廷的,隆武帝如果真能逃到广东,毫无必要遁入空门;即令说他心灰意懒,看破红尘,那又同传说中的“帝派使者慰劳群臣”自相矛盾。第二,这一流言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出面证实;相反,跟随隆武帝逃难的大学士何吾驺回到广东以后,肯定得到相当准确的消息,才写信给肇庆当局另立新君。

后世纪念

陵墓

一说,隆武帝去世后,当地的老百姓将其埋葬在罗汉岭(今福州罗汉岭),建起隆武陵。但并未有类似于官方的祭司。

石碑

隆武帝退守汀州,城破之日,两从臣赖垓、熊纬双缢于柏树下殉节,后人在树旁建“双忠庙”,称双柏为“双忠树”,今汀州试院旧址东墙尚存清知府刘国光的“双柏记”石碑。

史料索引

  • 陈燕翼《思文大纪》
  • 黄宗羲《行朝录·卷一隆武纪年》
  • 钱秉镫《所知录·卷上·隆武纪事》
  • 金堡《岭海焚余·卷上》
  • 江日升《台湾外记·卷二》
  • 南沙三余氏《南明野史·卷中·绍宗皇帝纪》
  • 张廷玉等《明史·诸王三》
隆武帝朱聿键历史故事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一周热文
汪直

汪直

0次 阅读
朱宸濠

朱宸濠

0次 阅读
郑和

郑和

0次 阅读
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

0次 阅读
曹吉祥

曹吉祥

0次 阅读

Copyright © lishi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鸟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关注历史鸟新浪微博 添加快捷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