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是古代中国一场著名的战役,这场战争中,东晋军队以劣势兵力战败了不可一世的前秦军队,为氐族政权的不断扩张按下了停止键。淝水之战结束后,中国的南北格局被彻底扭转。
以少胜多,这是这场战争被后世铭记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史料记载,淝水之战,东晋的兵力约8万,而前秦出动的军队数量接近90万之众。
若仅从兵力上看,胜败已是定数,因为对战双方的差距太过悬殊,但战争的发展就是那么的不可预判,淝水一战的结果是东晋大败前秦,而且直接导致了前秦这个北方统一政权的分裂。
固然,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场战争的结果无法先知,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也不在少数,但在军力悬殊如此之大的前提下,胜败情况真的只是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能解释了的吗?显然,并不是。
在笔者看来,前秦的战败不止源于军事策略,根源在于前秦政权统治体系的不稳定。东晋军队能以少胜多,在于东晋国内统治相对稳定。
在与东晋军队在淝水对决之时,由于中间隔着淝水,双方暂时还无法交战。东晋的主将谢玄派使者像苻坚提议,让秦军先向后退,之后晋军渡河,双方决战。
前秦军中的多数将领本不同意谢玄的提议,奈何苻坚求胜心切,认为想趁东晋军队还没完全渡过淝水时发动攻击就能迅速击败晋军,于是,苻坚下令军队稍稍后退,等晋军渡河。
两军决战淝水,从双方声势上看,获胜的本应是前秦,但它败了,败在了根基未稳就急于发动新的战争。看似强大的前秦对内统治的不力之处在战争中迅速显露了出来,并迅速击垮了这个表面兴盛的政权。
虽东晋国内也是矛盾重重,与前秦作战本无任何优势,但在本国名士的主导下,内部矛盾暂时趋于缓和。在国家民族的存亡之际,国民也深知大义,一同抗秦,可谓“民心可用”。